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电影_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_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_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

首頁 > 新聞聚焦 > 正文

冰雪旅游“火”了,這些誤區一定要避免!

稿件來源: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發布時間:2024-01-17 14:22:58

當前,冰雪旅游熱度持續升溫。豆腐腦加糖、凍梨切片擺盤、熱氣球在松花江起飛……火爆出圈的“爾濱”讓冰雪旅游圈粉無數。但與此同時,“男孩滑冰落水”“滑雪摔傷急返鄉”“游客摔倒吸入粉雪窒息”等消息亦引發網民對冰雪旅游的擔憂。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特梳理與冰雪旅游相關的誤區和提示,引導網民安全、安心出游,享受冰雪樂趣。

 

三九四九冰上走?并非所有冰面都是游樂場!

 

冰層厚度及冰面承重能力僅靠目測是不準確的。很多地方的冰看上去厚,但實際可能遠沒有達到讓人自由滑行的程度。薄厚不均、“軟硬”不一的冰面,極易在重力下坍塌,一旦滑入冰層較薄區域,便會發生危險。尤其流動河道上結冰的冰面下會形成真空,長時間行走、奔跑、滑行,很容易破裂。事實上,當冰層厚度≥15厘米時,其承載能力才能滿足成年人上冰。根據相關規定,露天冰場的冰層也需要達到15厘米才能對外開放。因此,請不要在危險的邊緣試探!

 

滑雪的盡頭是骨科?虛張聲勢,毫無依據!

 

每到冰雪季,“雪道盡頭是骨科”“滑雪受傷概率為10%-15%”“滑雪是最危險的運動”等說法就會熱傳。然而,從現有的國內外研究成果看,滑雪者平均日損傷概率都遠遠低于網傳的10%-15%。網傳數據不過是虛張聲勢,毫無依據。滑雪的確是危險程度較高的運動之一,但并不比其他高強度運動的損傷率高。受傷率高不高,不取決于滑雪運動本身,而取決于滑雪者是否做好準備工作、掌握正確的滑雪技巧。比如參與冰雪運動前要認識其風險,對自己的能力要有基本評估,不要貿然嘗試高難度動作。運動前要做熱身活動,穿戴好防護裝備,提前熟悉場地和環境。加強日常體能和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,也有助于預防運動損傷。

 

冰雪游時,長凍瘡的部位可以用熱水浸泡?不建議!

 

用熱水浸泡,溫度突然上升會使凍瘡惡化,更容易灼熱、瘙癢,增加皮膚燙傷與破損的風險。輕度、中度凍瘡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外用藥物,如多磺酸粘多糖軟膏、肝素鈉軟膏、維E乳、激素類軟膏等,以改善血液循環和消除炎癥。還可以采用一些物理治療方法,如超聲波、電刺激、紅外線等,以促進組織修復和防止感染。對于重度凍瘡或發生壞死性潰瘍的患者,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手術切除壞死組織或截肢,以防止敗血癥或其他并發癥。凍瘡患者若出現疼痛加劇、創面顏色加深或發黑、寒戰、高熱等癥狀,亦應立即就診。

 

室內外溫差過大,可以喝烈酒暖身?不可行!

 

對想去冰雪世界感受“凍人”風采的游客,最大的挑戰可能就是室內外溫差大——相差攝氏四五十度是常有的事(室內攝氏二十多度,室外攝氏零下二十多度)。很多人選擇喝烈酒暖身,然而,這種方法不可行。喝酒感覺暖暖的,是因為酒精讓血管擴張,將溫暖的血液帶到體表。但實際上,喝酒會阻斷身體自然顫抖保暖的機制,增加患上低體溫癥的風險。因此,喝酒帶來的暖只是暫時的,最后反而會降低身體抵抗寒冷的能力。還需要注意的是,對于一些患有冠心病、動脈硬化、高血壓、慢性支氣管炎的人,尤其是老年人,從健康考慮,不宜到太寒冷的地區旅游。

滑雪可以自學、速成?最好別!

 

隨著滑雪運動升溫,網上也出現了一些“4小時學會單板滑雪”“雙板滑雪,一天學會”“每天1分鐘,看視頻學滑雪”等“教程”。還有人稱“可以上雪道后自學滑雪”“摔多了自然就會了”。實際上,這都是一種營銷手段。滑雪不能速成,也無法自學,更不可能看看視頻就學會。滑雪是一項控制速度的運動,并不是盲目追求更高、更快。怎樣正確行進、控制速度、避開障礙、停下等,都是滑雪的重點。掌握正確的滑雪技巧,需要請教練進行系統性學習。即使眼睛會了,還需要大量的時間練習、鞏固,形成肌肉記憶。

被滑雪愛好者追捧的“粉雪”是粉色的雪?當然不是!

 

粉雪和一般的雪的最大區別是含水量的多寡。粉雪,是凝固核還沒有充分冰凍變大就落到了地面的雪顆粒,粉雪是一種雪的狀態,“松軟干燥”“如粉末狀的雪”。滑粉雪的體驗很奇妙,滑起來有唰唰的聲音,濺起來像白砂糖一樣,摔倒后頂多砸一個雪坑一般不會摔痛。滑粉雪體驗感好,但也更危險。首先,滑粉雪需要特殊的技巧,因為粉雪厚,支撐感差,踩下去有懸浮感,容易摔倒,摔倒容易陷進去。同時,由于粉雪像面粉一樣,人倒地后很容易嗆入口鼻,導致氣道堵塞,甚至窒息身亡。

正當冬日好時令,冰雪旅游御長風。冰雪旅游的線路和項目具有豐富性、多樣性,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提醒您,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來選擇,量力而行,增強安全風險意識,防護好身體各部位,做自身安全的第一守護者。如果您首次嘗試冰雪旅游,建議選擇一些簡單的項目,以更好地適應冰雪環境,減少不必要的風險。

(綜合科學辟謠、“中國水事”微信公眾號、東方網、上海辟謠、吉林日報、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官網等報道)

來源: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